會議內容 |
針對爆發不肖業者使用回收廢油煉製食用油供人食用!甚而堂而皇之地進入各大食品廠、知名品牌企業供應鏈事件,不但導致國內無數民眾受害,「MIT」的品牌商譽也受到重創,全案堪稱是臺灣近年最嚴重的食安災難,較去(102)年發生的假油案還嚴重,如何走出危機?籲請政府及各界深切省思。臺灣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向來被視為較先進且可信任,故有「美食天堂」之譽。但歷經幾次食品安全事件,這一切成果已備受質疑?一般製造業、特別是科技業者,對上游供應廠商,都有嚴格的把關機制。但在問題油案中,這些食品廠商對自己使用的原料來源、產製過程,毫無把關能力與作好檢驗、監測工作?因此,本席認為;要重建食安體制、讓社會重拾對食安的信心,首要之務就是供應鏈的廠商,必須確實做好檢驗、把關。當然,政府更必須加強監導的貴任。此次事件中,部分誤用問題油的廠商指出,因為有GMP與ISO認證才會購買,卻不料仍然出狀況!由此看出,政府的認證制仍存有相當罅隙,因此如何落實事後的監測、持續抽驗顯然有其強化必要。然危機也是轉機,如果政府與業者能透過這次事件,合力建立一套嚴密可行的監查檢驗制度,事前即杜絕非法、黑心、有毒有害的原料進入食品供應鏈,再務實有效的追管稽核,相信仍可給消費者一個安全的食品環境,特向行政院提出質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