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內容 |
針對日前教育部長聲稱,十年後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之說,籲請政府不要再鴕鳥心態的去面對高教問題!據統計,過去10年,因大學數量暴增,廣設研究所的結果,博士畢業生從每年不到2,000人,突增到4,000人,然全國每年僅有800名職缺,根本無法滿足需求。台灣就業市場對博士畢業生的胃納量,本來就小,而教育長期錯誤的政策,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如今要由博士生來承擔,真是情何以堪!有些學校的教授,把博士生當成「論文加工廠」,為了升等、國科會專題研究、評鑑等目的,生產一篇篇無助於產業或社會的學術論文,忽視教育目標應是要把學生教成社會有用的人才。本席認為;大學畢業生,不受市場歡迎,學校要負最大的責任。學位只是一種化妝,學生在大學是要學到有用的東西,但今天國內的高教政策結果,許多學校除了賦予學位,學生卻什麼都沒有學到。日前工研院院士會議中一致認為,產業結構的轉型,要靠「人才」。然人才養成的主要來源就是教育界,特別是大學部或研究所,但目前的評價,顯然不如預期,業界給分不高,且迭有怨言。有鑑大學畢業生就業不易,薪水又低,此兩難困境,更見高教轉型,勢在必行,且迫在眉睫。從正面看;台灣教育問題與實情,似已不用再隱藏病情,諱疾忌醫是件好事,球已在政府手上,人民都在拭目以待,特向行政院提出質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