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評論


文章標題 【 修憲時刻系列】第一講:修憲須符民心、憲政原理
發表日期 2015-05-25
作者 高思博、王業立

修憲時刻系列一-修憲須符民心、憲政原理

中國時報 高思博、王業立 

 

中華民國憲法雖已歷經7次修正,但每逢總統大選,每每成為主要政黨進行政治攻防的焦點,其中原因不難理解,因我國雖行憲多年,但憲法根本問題從未真正解決,每次修憲時刻,其源由常是政治精英面對外在政治情勢激烈的變動,希望藉由改變政治基本遊戲規則的方式,尋求在權力遊戲中占到上風,並長期鞏固政治優勢。修憲工程往往充斥政治菁英遂行其政治目的的戰術性考量,甚至是政治鬥爭武器。
 
因為太多的政治計算,使憲政體制常常捲入當下政爭角力,而非超然其上。且政治人物在關鍵時刻的作為,均非以建立長遠憲政慣例為目的,而是戰術性極大化個人權力為首要。故學者譏諷我國歷次修憲多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甚至還有第5次修憲因太過背離憲政原理,被大法官決議宣告無效的鬧劇,也許因此憲法並不貼近人民的法律情感,這不能不說是我國憲政上的一大缺憾。
 
雖說過往憲法修正多與政爭連結,欠缺高度,但是修憲現實上又不可能與政治過程和政治人物分離,因此唯一之計是喚起主權者:人民的關心。有鑑於此,在可能是修憲時刻來臨時之際,21世紀基金會與《中國時報》合作進行此次憲政研究,目的即是希望不揣淺薄,透過憲政原理的討論,找出我國憲法在世界各國憲政光譜的參考位置,為我國憲政基本問題試著尋找出路,並評估各修憲主張,以增進憲法高度及人民對憲法的信仰。
 
基此,21世紀基金會針對憲政體制部分提出四點看法:
 
第一,描繪出世界各國憲政制度光譜圖,具體呈現我國的相對位置及憲改合邏輯的下一步,俾使憲法修正得以符合憲政原理與我國政治文化。

總統內閣光譜

 
 
第二,我們主張恢復閣揆同意權。恢復閣揆同意權並非剝奪總統權力,更不會降低主權地位,而是賦予行政院院長民意支持的後盾,並增強行政院做為最高行政機關在總統及立法院間的地位。關於此點,目前民意也已形成了極高的共識。
 
第三,我們主張將總統職權明確及法制化。去年以降,社會上越來越多人不耐總統有權無責,希望將總統職權明確化,民選總統在我國不可能無權,但是亦不應因為欠缺明確規範而成為背後的黑手。因此雖說政治學者對第4次修憲是仿法國的雙首長制設計有共識,但第一次政權輪替的經驗顯示,若不將總統職權法制化,而冀求靠政治人物創造憲政慣例,無異是緣木求魚,法治取代人治方為國家進步的象徵。
 
第四,我們主張總統立委既合併選舉亦宜一併就職。如此一來,可避免總統就職前過長的空窗,輔以前述之恢復閣揆同意權,亦可避免行政院短期內不必要的兩次總辭。
 
最後我們認為修憲影響非只能及於政治領域,有些當前重大社經議題,例如分配正義世代正義,實可藉對憲法中基本國策的主張一併進行廣泛的公共討論,以利形成共識讓台灣往前走,可惜這次少有著墨。只有政治體制相關的修憲,對促進人民憲法感情幫助有限,我們主張對這些議題亦應予研究討論,俾使憲法成為解決當前重大問題的總共識。
 
(作者高思博為財團法人21世紀基金會執行董事與世新大學法律系副教授、王業立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5000397-260109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