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評論


文章標題 【國會教室-基礎篇】第三十三講:看守內閣
發表日期 2016-02-16
作者 口袋國會編輯群

看守內閣,顧名思義就是新內閣產生前,對過渡時期的舊內閣稱謂。以內閣制國家來說,當倒閣案或不信任案通過,國會改選結果出爐前的過渡時期,即是舊內閣的看守時期。一般而言,選舉結果出來後,看守內閣也隨之告終,取而代之的是由代表新民意所組成的內閣。在總統制國家中(以美國為例),由於沒有所謂的內閣,一切的行政權力仍在總統手上。當國會與總統不同黨籍時,頂多也只是分立政府或是跛鴨總統,總統仍利用其個人的溝通、協調能力來推動其希望的政策,故並不會有所謂的看守情況發生。即便,新、舊總統交接期間,舊總統仍有完整的行政權力,並不受政黨或總統輪替而有所差異。在半總統制下,所謂行政權換軌制度,當不信任案通過後,半總統制下的國會,也會仿效內閣制,產生看守內閣,靜待新國會產生。一旦選舉結果出現國會多數與總統不同黨籍時,總統會依照憲政慣例尊重國會多數黨組閣,形成所謂行政權換軌。

    由於我國朝野政黨仍不肯面認真面對憲政體制問題,以至於各黨各派對於憲政體制的看法,往往都從對自己有利的角度去解釋。更有趣的是,朝野政黨對憲政體制的解釋,也並非始終如一,亦會隨著各政黨的政治權力消長以及政治算計而有所改變。因此,也造就出我國特有的政治現象,長達近五個月的看守內閣,甚至擴大到看守政府。照理說,如果我國是總統制,就沒所謂的看守問題;如果我國是半總統制或是內閣制,則當國會選舉結果出爐後,所謂的看守內閣及應該消失,由代表新民意的內閣取代。但由於我國政黨之間的不信任與沒有憲政體制的共識,造就現今奇特的政治現象。也就是總統願意釋出組閣權,但國會多數黨還不願意接受。但國會多數黨在不接受組成新內閣的情況下,又處處限制舊內閣的施政方向,不時告誡舊內閣不能東、不能西的政治亂象。

    對於此次總統願意釋出多數黨組閣的善意,以政治學的觀點視之,應給予其一定程度的肯定。雖然說憲法已經取消閣揆同意權,但總統及新院長若以要求國會行使信任投票方式為之,亦可達成多數黨組閣的現實。很可惜的是,新國會多數黨以組閣為總統職權以及維護憲法體制為由,悍然拒絕行政權換軌的可能,實屬可惜。試想,倘若政權交接的此時,國家遭逢重大變故,行政官僚應當受誰指揮?國會多數黨嗎?豈不是立法干預行政?亦或是現行的行政首長?那何來看守內閣、看守政府?豈不自打嘴巴?亦或是民意還寄望失去政權的行政團隊能臨去秋波、神來一筆,突然改變心態、獲得廣大民意支持到任期結束?

    顯然,上述的假想都凸顯誠實面對我國憲政體制的重要性。但很可惜!我國再度失去行政權換軌的機會。第一次政黨輪替,民進黨贏得總統,國、親聯盟獲得國會多數,當時擔任總統角色者不願意發生行政權換軌,而國會多數呼籲行政權換軌。此次,第三次政黨輪替,歷史的偶然下,換成擔任總統角色者願意換軌,卻是國會多數不願意換軌、擔當。與其外行的嚷嚷國會公開透明,不如實際的要求朝野政黨正式憲政制度的問題,倘若此次不願意換軌,是否各政黨都同意我國邁向總統制方向前進。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下次總統、國會多數又發生不同黨時,不甘願失去行政權的一方,就沒有資格再嚷嚷行政權該不該換軌!

上一篇相關文章:【國會教室】第三十二講:就職日與開議

下一篇延伸閱讀:【國會教室】第三十四講:國會遷建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