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評論 |
文章標題 | 跳票的議長中立化 |
發表日期 | 2016-10-29 |
作者 | 黃世安 |
議長中立化是少數此次總統大選中藍、綠都提出的國會改革主張。但要如何落實議長中立化,說實在的,藍、綠也僅能提出國會議長退出政黨活動的空泛論述,而沒有具體作為。近日《勞基法》修正案的爭議正凸顯出議長中立化的重要性。倘若國會議長只是形式上退出黨政活動,實際上卻服膺黨意或是沒有拒絕黨意的意願與實力,那議長中立化的國會改革目的終究是一場空。 議長中立化,除了政黨本身是否願意讓議長中立外,擔任議長的人本身是否願意中立,也是一個至為重要的關鍵因素。而議長是否能中立或是否願意中立,亦跟議長本身的政治實力有關。雖說立法院院長蘇嘉全與民進黨都一再強調支持議長中立化的國會改革主張,但從蔡英文甫當選總統,就積極介入並主導民進黨立法院龍頭之爭,就已可見總統議長中立化的政見註定跳票。院長蘇嘉全充其量僅是蔡英文總統於立法院的代理人或是委託人的角色罷了。 為何強調議長中立化,就必須回歸議長本身的實力與意願?最好的對照組莫過於王金平院長。王金平在處理服貿爭議時,並非一昧地遵從黨意。他在國民黨多數執政下,仍試圖化解民進黨的阻力,給予16場公聽會的機會,讓反對的聲音有表達的機會。 姑且不論王金平院長違反黨意的背後,是否有其他的政治動機與目的,但王金平擔任立法院院長權力的來源,並非全部來自於總統的介入,王金平自然相對於蘇嘉全,就有更高的自主性與中立性,對於爭議的調解也容易獲得朝野接受。反觀此次,蘇院長幾乎完全噤聲,其中立性可見一斑。 此次,衛環委員會審議《勞基法》修正案爭議,蘇嘉全院長第一時間沒有召集各黨團幹部以及相關議事人員,針對10月5日當日的委員會審查程序是否完備、召委處理相關議案是否符合議事規則進行協商,就註定蘇院長在往後的協商已自失立場。 相較於王院長,蘇院長顯然沒有勇氣向民進黨,甚至總統說不,面對民進黨擁有多數後的立法院,蘇院長亦顯得無能為力。因此,未來在野黨勢必也不會信任服膺黨意的院長所主持的朝野協商會議。可想而知,立法院剩下的7個會期,藍、綠的衝突可能只會更激烈,無法和解。 筆者認為,政黨主席尤其是執政黨主席或是總統,都不該試圖介入立法院院長之爭,最能實踐議長中立化。1997年修憲以後,已將我國政體改為雙首長制。總統的手本來就可以透過任命行政院院長來間接推動政務,但倘若總統的手一邊任命行政院院長,一邊又企圖干涉立法院,利用立法院院長控制法案審議進度,美其名叫完全負責,實際不過是威權復辟的另一種形式,大開民主倒車,將立法院降為立法局,企圖讓行政、立法相互制衡的制度,變為立法權向行政權副署的橡皮圖章。 (作者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副研究員兼口袋國會營運長) |
留言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