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評論


文章標題 【國會改革】政府預算審議與決策的省思
發表日期 2013-02-26
作者 史天恆

立院甫於年前通過102年度政府總預算案,在撙節財政之聲不絕的社會氛圍影響下,挑燈夜戰刪減公職福利達370億元,創下近十年來最高刪減額度,立委諸公亦刪除若干自身福利以示帶頭之效,連帶二月份一篇國際調查報告指我國會表現位居亞洲第二,一時間立院彷彿擺脫了橡皮章與打架國會的惡名,搖身變為人民口袋的守護者。

然而,外界卻極少注意到另一項重要數據:在刪減軍公教福利的同時,102年度的歲出入仍短差1,743億,需以擴大舉債補齊缺口。易言之,若非刪除前述福利,102年歲出恐將短缺超過2,000億,則刪減福利對解決財政困窘的幫助實僅杯水車薪。此外,近來持續推動中的政府再造更為外界發現,儘管部門精簡,但公職人員數量卻不減反增,籌劃多年的改革形同走回頭路,更徒增納稅人的負擔。若對照立院預算中心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各級政府潛在債務總額已達十五兆元,則上述各項措施反應出的事實是-政府與立院恐有「柿子挑軟的吃」之嫌,以刪除基層福利搏取改革美名,對財政赤字危機的作為卻未能切中實弊,委實更加令人憂心。

誠然,行政體制龐大複雜,預算編製過程與資訊更是艱澀難懂,往往使編列與審議兩造雙方陷入「你加我減」的數字遊戲,外界更有如霧裡看花。更有甚者,由於重大法案審議曠日費時,更使立院每每只靠會期末加班通過總預算,針對重大法案討價還價,而對潛藏的龐大經常門項目照單全收,不僅事前難盡監督審議之責,事後更無力履行除弊精進之效。若此,我國的預算審議制度實已到了重要的關鍵路口。

預算改革委實不難,然則下列幾項制度議題將是影響改革成效的重要關鍵:第一、朝野必須秉棄「數大就是美」的雙輸賽局,預算編列逐年水漲船高卻未必與政府績效成正比,若朝野不能通力合作,反使預算審議淪為喊價賣場,則債留子孫,只會使「鬼島」(青年對當前臺灣之戲稱)的未來更加艱辛,因此,如何讓朝野同心,不將惡鬥與對立的零和局面延伸至預算審議上,實需要朝野領袖的政治手腕與智慧。

其次、我國預算審議制度與單位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由現狀觀之,無論行政院主計處、立院財政委員會,在編制、功能與行政立法流程上,仍有大幅度精進的空間。正如立院預算中心對100年度總預算案提出的二六七項建言之議,「預算不是砍就好」,立院刪減預算固然不可謂不盡責,但開源與節流必須雙管齊下,若能適度增加主計處編制,甚至於若干立院專業研究單位員額,相信將更有助於預算案的運行與改革。

最後,誠如十九世紀英國學者格拉史東(Gladstone)嘗言:「政府支出需以政策為依歸」,預算的基礎仍是政策需求,如何提昇施政效率品質以減少預算支出,委實為改革的關鍵所在,有識者當以長遠計,勇於提出更具實際意義的撙節方案,俗語說:「窮則變,變則通」,執政當局亦然,為政者應該以更正面的態度看待預算刪減,正視財政危機並提出具有魄力的改革方案,才是我國人民之福。

 

*作者為政大政治系博士生,本文乃作者個人觀點,與口袋國會立場無涉。

延伸閱讀:《立院預算中心研究報告:10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