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評論


文章標題 [政策評論] 自由經濟 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
發表日期 2013-04-02
作者 盧其宏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自由經濟示範區」成為府院高層關注的重點議題。然而弔詭的是,到底是為了什麼原因要額外設立特區來「示範自由」,是要自由什麼、又要示範些什麼?這些基本問題從自經區提出以來,沒有人可以說的清楚。3/27行政院記者會上所揭示的仍只是一個一個高遠的「形容詞」,即便從國際貿易的角度、從產業發展的方向來看,老實講,我們還是無法知道這個江宜樺內閣視作最優先的重大國家政策,是要處理什麼樣的具體問題。

為了自由經濟而自由經濟

在這短短的半年間,自經區的內涵從稍早所提及的外籍勞工與基本工資脫鉤、外勞配額鬆綁,到尹啟銘下台前所提出的五大重點中心--「亞太自由經貿中心」、「亞太產業創新整合中心」、「新世代國際物流中心」、「國際人才培訓中心」、「亞洲重症與觀光醫療中心」、「農產品加值運銷中心」,到3/27行政院記者會上所揭示的「智慧運籌」、「農業加值」、「國際醫療」、「產業合作」。自經區彷彿一個空洞軀殼,內含可以隨意更換,這反映了這項重大政策的最根本的問題--沒有任何具體理由或是針對議題,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是推動的唯一理由。

在這樣的狀態下,自由經濟淪為一支意識形態的幡旗,府院僅想透過非理性地揮舞來召喚經濟發展,放縱在這支幡旗下的各種鬼魅魍魎進行各種短視近利、有違長期發展之惡行。行政院的不理性就如同其記者會報告上所揭示:「自由化帶來的改變,都為台灣下一階段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然而,歷史早就證明了這段話的虛偽。

自由經濟  生雞蛋的無、放雞屎的有

2000年左右,台灣適逢兩大自由化,陳水扁上台後將「戒急用忍」政策改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使得台灣開始經歷巨大的「產業資本西進自由化」;2002年台灣正式成為WTO會員國,經歷「全球商品貿易自由化」。而這兩大自由化的效果不僅沒有奠定台灣此階段發展的有利條件,反而使得台灣經歷巨大的「產業空洞化」與「市場低價化」。因著貿易自由化所帶來的低價競爭(包含產品與代工)形成產業資本出走的推力;而西進自由化讓廠商無法面對中國廉價生產成本的拉力。廠商為求低廉成本外移他地不說,甚至成為國內廠商在國際市場競爭的最主要對手,更加深了拉力與推力的影響。一推一拉之間,使台灣中小企業僅僅30年左右的工業化進程,剎那間土崩瓦解,對於絕大多數廠商而言,生存尚且不易,遑論技術研發與產品升級,外移或是想盡方法壓低成本成為這10多年來的發展基調。

而這段期間以至於現在所謂的「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只是為了掩飾國內「生產空洞化」的修辭,透過GDP加計「台灣接單」部分,佯裝出國內經濟仍一片蓬勃的幻象。但是,勞動市場的不振、實質薪資的下滑完完全全地露了餡,反映出現在的GDP只是虛假矯飾的數字。過去十多年的自由化,對於台灣的發展、人民的利益而言,實有百害而無一利。

自經區葫蘆裡賣的毒藥

過去十多年的自由化餘毒未清,目前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僅會是對台灣未來發展「雪上加霜」的又一重擊。在行政院一個一個漂亮形容詞的葫蘆裡面,裝的至少有「原料進口化」、「產業停滯化」、「財稅空洞化」、「白領廉價化」、「農業失根化」的毒藥。

原料(半成品)進口化、產業停滯化、財稅空洞化

自經區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前店後廠」的設計,意味著自經區內廠商可免關稅、貨物稅進口他國農工原料或半成品,此批進口原材料不僅可在區內加工,更可委託區外的廠商加工。加工完成之商品外銷者可享100%的營所稅減免,內銷10%也可免徵營所稅。也就是說,加工完全不受限於示範區產能,只要廠商在區內設「店」就可以無限制地進口各種工農產品委託國內的「廠」商加工生產,並且獲得免稅獎勵。

這樣的措施,至少有3種效果促使廠商進口他國之工農原料或半成品進行生產。1.免徵關稅:由於進口免關稅,只要他國的原料價格比國內的便宜,就可為廠商省下原料成本;2.免徵營所稅:由於外銷100%、內銷10%免徵營所稅,廠商自然想透過在區內設「店」來降低營所稅負;3.區外全面化:由於可委託區外廠商加工,基本上跟全面施行只差一個在區內設「店」的動作,因此雖名為示範區特許,但事實上可以擴展到全國施行。

這樣的措施,講白了就是鼓勵加工廠商以國外廉價工農原料取代國內原料,致使「原料(半成品)進口化」,犧牲國內原料與半成品廠商利益。此構想無非是想提升國內加工利益,但是由於這樣的方式只是讓加工廠商獲取更低價之原料成本,增加其低價競爭優勢,使得產業資本再度投入到原來已無利潤的代工事業,排擠生產要素投入產業升級的領域,導致「產業升級停滯化」。而就財稅而言,由於自經區「前店後廠」的措施,只要在區內有「店」即便實質生產都在區外的工「廠」加工,仍可獲得進口免關稅、外銷100%、內銷10%免徵營所稅的獎勵,區外全面化的效果將使得「財政稅收空洞化」。

白領廉價化

為了促使區內廠商可更彈性地僱用外籍白領勞工,自經區在白領勞工規範上至少有兩大項解禁:其一,放寬他國白領勞工來台限制;其次,可以委任或承攬契約雇用他國白領勞工。第一項是讓白領勞工可以更大範圍地流入台灣,隨著供給變多,國內的白領勞工將受到衝擊,僱用量與薪資可能隨之下降。其次,由於僱用可採彈性化(即便是延續性業務),廠商有更大的誘因僱用他國白領勞工,提升廠商對本國白領的議價能力,使得「白領廉價化」。

農業工業化/農業失根化

行政院雖然一再強調農業製成品絕對不會內銷,但是由於供加工後外銷的農業原料一樣可以無限制地免關稅進口,這仍將使得國內農業原料生產者遭受國外廉價農業原料低價競爭,農業產品價格受到壓抑,扼殺農業發展。尤其是原先禁止中國輸入台灣的830項農產品,可以藉由加工外銷、前店後廠的名義輸入國內,對於國內原受保護之農產品勢必產生巨幅衝擊。

再者,行政院一再強調的是「農業技術商品化」或是「進行農業加值活動」,潛台詞其實是「農業工業化」,要將農業與土地生產剝離,將農業轉換成如製造業加工生產附加價值的思維,這將使得「農業失根」,農業的發展也失去了守護台灣「糧食自給」的角色。

自由是要帶台灣去哪裡

自經區的爭議除了上述幾點之外,還包括國民的醫療資源可能遭受排擠、資金自由化、土地開發、投資租稅減免等各項爭議。如果政府還可以思考的話,是否可以捫心自問,這樣的自由經濟是要帶台灣去哪裡?這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示範的真的是我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嗎?

台灣確實在一個轉捩點上,是要重蹈過去十多年來對於自由經濟盲從的錯誤,還是要徹底改變過去的發展路徑,尋求一個產業再沒辦法以低成本套利作為發展後路的經濟模式。台灣需要的,或許不是一個摧毀一切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而是一個可以帶來未來希望的「幸福經濟示範區」!

 

*作者為經濟研究員,本文乃作者個人觀點,與口袋國會立場無涉。

 

留言板